北京遥在灵境国际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官网 > 体感游戏开发 > 「VR艺术研究」 >
人工智能改 - AI Plus 展
[引言] 本展以「人工智能改」来比喻凌驾人工智能而产生出的新的机械生命。展出的作品,或以机械创造出互动感应的AI,或以电脑程式创造出模拟的环境,或以人工智慧再生视觉造型。本展由谢慧青所策画,邀请到国内外共六组艺术家参与,包括:Golan Levin、Casey Reas、
[台湾]人工智能改 - AI Plus 展
展览城市:台湾
策 展 人:謝慧青
展览时间:2012年11月24日-2013年2月17日
展览地点:国立台湾美术馆 数位艺术方舟
参展人员:陈珠樱Chu-Yin Chen & Jean-Claude Hoyami、黄致杰Scottie Chih-Chieh Huang、Golan Levin、林方宇 Fang-Yu Lin & Marc Lafia、林世昌 Shih-Chang Lin、Kyle McDonald、Casey Reas
主办单位:台湾国立美术馆
协办单位:文化局
林芳宇+Marc Lafia
Golan Levin 作品
Casey Reas《生成14》
林世昌作品
策展理念
文︱谢慧青
本展以「人工智能改」来比喻凌驾人工智能而产生出的新的机械生命。展出的作品,或以机械创造出互动感应的AI,或以电脑程式创造出模拟的环境,或以人工智慧再生视觉造型。本展由谢慧青所策画,邀请到国内外共六组艺术家参与,包括:Golan Levin、Casey Reas、林方宇+Marc Lafia、林世昌、陈珠樱+Jean-Claude Hoyami、Kyle McDonald、黄致杰。
二十世纪末快速发展的资讯产业,引发了全面的资讯革命,深入影响到全人类的生活与文化,资讯产业的发达、网路的发明与普及改变了当代社会每个人的生活。人类发明了电脑,并且投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为家庭极普遍的家庭电器;而许多国家也积极研发製造与人类外型极为类似的机器人;高速计算的电脑深蓝(Deep Blu)甚至有比拟世界棋手的人工智能;人类不断用机器来模拟人的心智,也不断研发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
柏格森在一九0七年发表了《创造性演化》,强调宇宙的本质是无限的创造生命力,由「生命衝动」(elan vital)运作。生命衝动是一种自由的创造活动,由于这种创造的活动,宇宙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演化、生生不息的歷程,宇宙永远在变动之中,宇宙中并没有绝对静止不动的东西。延续柏格森《创造性演化》的概念,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在《技术与时间》中回顾了西方哲学史中关于技术的思考与观点,并认为技术的演化也是不可预测的。他主张,技术是有机化的无机物,是人藉以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也
正如生命物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演变一样,它也随时间的推移而演变。
斯蒂格勒技术演化的观点,也正与近来发展的人工生命技术以自然演化生成机械生命的方式相互唿应。何谓人工生命呢?江世敦(John Johnston)《人工生命的诱惑》中,为「人工生命」(machinic life)下了一个定义:是一种塬初的生命形式,在人造的环境中藉由机械式的互动表现。」他认为,在巨观的物理自然世界生物界与近来发展出的人工生命体之间,并非是互相对立的。虽然在科技的领域中利用了对自然模拟的手法,但是其结果并不是自然与人工的对立,而是一种演化与生成(becoming)的变动,相互依赖、共鸣,产生出一种与不同于两者的新物种:「机械物种」(machinic phylum)。
在人工生命与机器人的发展歷史上,最早出现的机器人系统模型,是属于一种由上到下直线式思考系统,机器人遇到状况时,会进入一连串的推理与处理过程,然后再输出动作反应。而布鲁克斯(Rodney Brook)在一九八五年发表的机器人系统模型,反而是先仰赖无意义的活动,藉由和知觉和行动直接连结而运作,是一种由下到上、平行式的思考模式,这样的方式较接近低等生物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第一种模型是先有智慧而后有行动,第二种模型则是先有有知觉和行动,才得到智慧。而在九0年代,也有科学家在电脑中发展出电脑程式模拟生物系统,或模拟自然界的演化系统,让电脑自行在设定好的环境和条件中演化,模拟生物会自动演化出适合该设定环境的形式样貌。
人工智能作为艺术创作的手段
在本展「人工智能改– AI Plus」中,艺术家利用了电脑程式的演算来进行图象的生成,观众所看到的动态图象并非由艺术家们所亲自描绘,而是透过艺术家编写的程式,经过电脑的即时运算,所生成的影象,这些影像永远在变动之中,在程式编写的条件中形成,观众所看到的影象动画永远不同;也就是说艺术家所编写的『人工智能』,成为另一种形态的创作者,产生不断变化的视觉图象。
Golan Levin的《Self-Adherence》生产出的图像是从一个回馈过程所创造的,在此过程中,上千个细小的元素彼此与邻近的其他小元素互相吸引,这些元素起初是根据一个流畅多样的杂讯场域,以不规律的密度编排在画布的表面上。经过几百次的互动,这些元素变成像是一道道呈现表面张力的油性表面,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Casey Reas的软体艺术作品,电脑程式所运算所生成影像的即时投影。几合造型缓缓变化与流动,像是群聚的电脑生命的群聚与共鸣。本展也展出了他所创作的最新系列「CENTURY」,Casey Reas撷取了一百年前现代美术中的重要作品的元素,如蒙德里安作品,再透过电脑程式的介入与重新运算,产生全新的动态影象。
除了让程式自行主导视觉效果外,艺术家们也加入了互动元素,让观众输入的讯号得以影响作品的呈现,也让观众产生对作品产生「有如活物」的幻象。阿尔及尔之战》是由马克·拉芳与林方宇所创作的电脑艺术作品,名称取自义大利导演 Gillo Pontecorvo 于 1965 年所拍摄的同名实验电影。随着故事的发展轴线,演算法被用应用在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者战术以及法国官方统治者的行动中。这打破了电影的线性结构,推展了开放结局式的叙事形态。观众可以介入故事发展,甚至开启新的故事进程,透过选择不同的发展轨迹,或描绘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轨道。陈珠樱与Jean-Claude Hoyami的《C的C次方》,建构一个立方体的场域,在这个空间中的上下左右,投影出上百个不断转动的彩色小方块,当观众一踏入布展了上百个感应器的地毯后,小方块便会不断地旋转与变换色彩,就像是上百个小细胞,在这个空间中互(cube),也是物理学中的光速符号。
机械模拟的人工智能
本展「人工智能改– AI Plus」中,艺术家也利用机械与感应元件来模拟人工生命,以及其反应与动态。林世昌所作的《蠕体》,创造出叁隻机械生物,是没有四肢、没有视力的群居生物,贪婪地追寻着、吞食着网络讯的来源。Worm也是一种电脑中的病毒,就象是有生命般,潜伏在电脑中慢慢长大,吞食破坏电脑的系统。林世昌也巧妙地借用了Worm的象徵意涵,他所作的叁隻《蠕体》,前端状似USB无线网路头、RJ45网路头、BNC Cable头,并投射出讯号扫描状的光线符号。观众可以在展场输入Facebook的讯息,干预资讯源头的方向,影响蠕体蠕动匍匐的运动。
Golan Levin Kyle McDonald的《Eyeshine》,模拟出动物的眼睛在黑暗中照射到光线后会反射出微光的状态。在银幕后方的摄影机捕捉了观众的眼睛,以及眨眼的频率,即时以电脑处理后即时回播两点微光到银幕中。这个作品反转了观者与作品的关係,探索了以下这个问题:「要是艺术作品可以知道我们正在看着它们,它们会如何回应我们呢?」它以各种不同反应的眼神接触来回应观者的凝视,让观者感到既熟悉却又有所不安。黄致杰的《种子肖像》,也是即时捕捉参观民脸上的微笑表情与停留时间,产生参数,让银幕中如蒲公英班的种子花朵衍生出多变的形态。黄致杰的《人造演化-物种M+L》,延续了他过去的仿生机械的创作脉络,由过去的MSOrgm(动觉生物)与 LBSkeleton(听觉生物),演化发展出具有多变造型以及色彩特色的新系列作品,模拟机械物种演化的未来进行式。
在西方基督教的传统中,人类是上帝所创造出来的,在《创世纪》描述了上帝在一片浑沌中分开了天地,创造了亚当,而后又以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而英国学者达尔文在一八五九年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天择(natural selection)说,係指物种在自然环境中,具有较为优势的生物遗传特徵者利于生存,而劣势者将遭生存环境淘汰。而具有遗传优势特徵者将可遗传后代,这也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随着科技时代的演进,自然与人工之间再也不像过去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对立,两者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煳,混种的种赛伯格(Cyborg)运应而生,运用人工智能与人工生命的生命新形态也正在形成,我们正面临着机械与自然共同演化的新未来。